燙傷是常見的家居意外,不小心被滾水或熨斗等高溫物質燙傷,又或是被明火及熾熱的器皿灼傷,偶有發生,如果傷勢不太嚴重,一般都可自行急救處理,坊間流傳的豉油及牙膏可以降溫、減低傷口長出水泡,究竟孰真孰假?
燒傷或燙傷大致為表面、中層及深層三種。
表面燒傷,受傷皮膚呈紅色、仍有熱力、有痛楚但沒有水泡,傷害僅屬表面而暫時性的
中層燒傷,皮膚的表層已經被破壞,紅、熱、痛外還有水泡
深層燒傷,皮膚甚至皮下的組織均已被破壞,受傷皮膚會呈較淺色,可能出現燒焦情況,由於已傷及皮膚的神經,所以不會十分痛楚
應做:
用冷水浸或沖洗受傷部位10分鐘或以上,有助降溫和減輕痛楚
因受傷部位可能會腫脹,應立即除去束縛性物件如手表、手鐲、指環、腰帶及鞋等
用消毒紗布遮蓋受傷部位,以防細菌感染
如傷勢嚴重,又或燙傷部位在頭頸,應立即求診
不應做:
用冰直接敷傷口,可能會破壞細胞組織
用豉油、生油塗抹傷處,兩者均含油脂,塗在傷口上會令熱力積存,甚至把細菌帶入傷口,反致傷勢加重,引起嚴重發炎或傷口感染
用牙膏塗抹傷處,因牙膏含多種化學物質,可刺激傷處引起劇痛,甚至炎症
自行弄破水泡,可能會引起感染,甚至被葡萄球菌入侵身體,危及性命
勉強移走黏在傷口上的衣物,以免增加受感染機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