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癌的探索
皮膚癌的患病率以白種人最常見,黃種人次之,黑種人最低。常見的三種皮膚癌有基底細胞癌、鱗狀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癌。
基底細胞癌起源於表皮基底細胞,在香港華人中基部細胞癌的於1990年的發病率為10萬份之0.32,1999年上升至10萬份之0.92。基底細胞癌雖然是一種惡性腫瘤,但發展緩慢及比較局限,極少發生轉移或擴散;多病發於40歲以上,患者以男性或長期在陽光暴曬者居多。患處多發生在面部,特別在眼周圍,上唇與發際之間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利用手術切除癌細胞,但老年病人或不宜施手術者可以接受放射治療或冷凍治療。
鱗狀細胞癌 的誘發原因包括長期在陽光下曝曬、長期接觸放射線物質、焦油或瀝青等。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在1990年和1999年分別是10萬份之0.16和0.34,以50歲以上的男性居多。癌細胞多源於皮膚或黏膜的棘細胞,而且生長迅速,性質較惡﹔尤其是皮膚黏膜交界處的鱗癌,很容易轉移到其它組織,例如侵襲病發區域的淋巴結、晚期則轉移到內臟。病發部位多見於頭或面暴露部位、皮膚黏膜交界如口唇,這些部位會有潰瘍、滲血、有異臭及疼痛。
治療方面,愈能及早透過定期的身體檢查早期的現象,切除癌細胞,治癒的機會便會大大提高。如患者年齡較大或不便接受手術者可用放射治療,但如困情況嚴重的話,放射治療成效不會太大。而較表淺的鱗癌,因部位不便,手術者可用冷涷治療或鐳射療法。
惡性黑色素瘤是最為惡性及罕見的皮膚腫瘤,可發自正常皮膚或由普通黑痣轉化而成,亦可來自內臟﹔其癌細胞生長迅速,並可蔓延全身。成因可能與日光有關。如證實患上惡性黑色素瘤,應儘快作廣泛的切除,必要時附近的淋巴結也需要清除。但情況已擴散的話,就只能做全身性化學療法。
惡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現象︰
- 黑痣邊界不規則,鋸齒狀或有衛星狀斑點色澤分佈不均勻,色調深淺不一
- 表面不平
- 短期黑痣增大
- 黑痣流血及潰損
黑痣流血及潰損
- 避免長期曝曬
- 防曬膏的選擇要具備下列兩個保護數值
- SPF(防止紫外光線B)大過35
- PA(防止紫外光線A)++,+++
- 進行戶外活動前15分鐘,需于皮膚上塗上防曬膏
- 如長期在戶外日照曝曬,需在兩小時後再次塗抹
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,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