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鬱治療新希望
由於抑鬱症的成因複雜,沒有單一的病理機制可以充分解釋每位抑鬱症患者的發病原因。然而,過去30年的抗抑鬱藥物僅針對單胺系統(monoamine),往往未能顧及其他可能的病理成因。不少抑鬱症患者亦未能透過服用以往的抗抑鬱藥物得到緩解。
現時,醫學界積極發開發針對其他系統的新抗抑鬱藥物,當中包括針對谷氨酸系統 (glutamate)的藥物。透過雙管齊下的藥物治療方案,患者有望在更短時間內減輕抑鬱情緒,得到緩解。
過去數十年,抑鬱症研究專注於單胺假說,其提出抑鬱症患者的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出現失衡,當中包括血清素、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。市面上大部份口服抗抑鬱藥的運作原理皆針對單胺系統,透過提升單胺水平以改善患者情況。
谷氨酸(glutamate)為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,在大腦一半以上的神經元連接中擔當着重要角色。近年研究發現,抑鬱症患者的谷氨酸訊號傳遞出現異常,令大腦中部份關鍵區域的神經元之間大腦的連接量和強度下降,繼而影響情緒控制。透過阻斷一種稱為NMDA受體的谷氨酸受體,相信能增加谷氨酸釋放,改善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表現。研究亦顯示,在使用谷氨酸受體調節劑後24小時內,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數量有所增加和強度提升。
谷氨酸受體調節劑的運作原理以谷氨酸系統為本。
- 谷氨酸受體調節劑黏附着NMDA受體
- 阻斷NMDA受體導致谷胺酸大量釋放
- 谷胺酸繼而激活AMPA受體
- 所引發的一連串細胞活動有助增加神經元之間的訊號傳遞
- 大腦區域中神經的連接得以增強,有助改善患者的情緒控制
谷氨酸受體調節劑為一個噴鼻劑藥物。一個噴鼻劑裝置可噴兩次(每個鼻孔噴一次)。在首 4 週,患者通常需要每週使用兩次。在接著4週,患者通常需要每週使用一次。此後,患者通常需要每週或每兩週使用一次。如有需要,醫生將根據患者情況於每次療程相應減少或增加劑量,以維持治療反應。